温馨提示:今天是:

李学勤:农业职业技能开发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李学勤
2011年01月26日

  我国农业职业技能开发所走的十年路程,正是处于新旧世纪交替的年代,处于我们党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年代,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始年代。这十年中,人们对如何做好农村工作,普遍形成了三点共识,即:要深化农村改革,要提升科技支撑的能力,要大力提高农民的素质。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在以上三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特别在提高农民的素质上,在造就农业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和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上,作用明显。下面,围绕农业职业技能开发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谈三个问题:

  一、农业职业技能开发是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

  从十年的实践看,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方面,具有独到的、不可替代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一)农业职业技能开发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标准

  过去,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没有什么标准可遵循。所说的实用人才,是自发型的人才,比较型的人才,认可型的人才,单一型的人才,而不是标准型的人才,规范型的人才。农业职业技能开发以后,通过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实用人才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通过职业技能鉴定,使实用人才取得了资格认证,从而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技术标准、能力标准、等级标准等。这个标准的引入,对于规范农村实用人才的条件,准确评价农村实用人才的技能水平,正确评估农村实用人才的综合素质,合理划分农村实用人才的技术等级,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聚集的良好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农业职业技能开发使农村实用人才有了努力的方向

  过去,农村劳动者有三个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的技能达到了什么程度,不知道自己的技能存在哪些差距,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因此,满足现状、沾沾自喜、循规蹈矩、止步不前。通过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农业劳动者对照职业技能标准,对自身的就业、创业、执业能力进行自我评价,从而,使他们明确了自身的差距,明确了奋斗的目标,明确了改进的措施。激发了农村实用人才自我提高、自我成长的热情,有利于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出现了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热潮、争做致富领头人的热潮、创办经济实体增加收入的热潮。据资料介绍,2001年,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人数只有几万人,到2005年持证人数已达90多万人。我们吉林省1998年只有三个工种,鉴定人数也只有448人,到2005年,鉴定工种已达27个,鉴定人数达2.3万人,这充分反映了农业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开发的热情。我省东辽县养鸡协会会长高云山,原来是个普通的农民,尽管有为农民服务的热情,由于技能不高,达不到预期目的。他通过参加农业职业技能的培训,本领大增。他创办了省内第一家民间合作经济组织——养鸡协会。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发展养殖户300户,带动农户1500户,养殖户年均增收2万多元。他所注册的“老高”牌保健蛋,销往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大城市。

  (三)农业职业技能开发使农村实用人才有了用武之地

  过去,农村实用人才由于没有上国家人才的户口,他们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他们没有待遇方面的保障,农村实用人才处于一种自由作用的状态。过去,由于农村实用人才没有技术标准、等级标准之分,社会对农业劳动者不是从人才上来观察和认识,而都视为普通的农民,导致农村实用人才的价值得不到真正体现,农村实用人才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过去,也有一部分农业劳动者,“天生丽质”,勤于思考,大胆实践,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了某一方面的技能,甚至成为影响一方的能工巧匠。由于长期受“人才”概念的制约,他们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其能力和水平,往往被埋没。总之,过去的农村实用人才,无身份,无证书,无待遇,无用场。现在不同了,通过职业技能开发,他们获得了施展才华的“通行证”,成为有能力、有地位、有市场、有收入的人群,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得到了应有的劳动报酬,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使农村实用人才真正有了用武之地。据我们了解,吉林省已经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的306万农业劳动者中,有很多是鲜为人知的农村实用人才。他们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从事加工业、运输业、制造业、建筑业、餐饮业、家政服务业。他们的突出贡献,也得到了社会的回报,如今,他们有的已经成了小老板、大老板。

  (四)农业职业技能开发为农村实用人才的批量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今年7月,农业部等十四部委正式启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这个行动主要是提高九亿农民四个方面的能力,即:提高广大农民崇尚科学、反对愚昧、移风易俗、文明生活的能力;提高农民珍惜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生态家园的能力;提高农民掌握、运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方法发展农业生产、进行生产管理和农产品经营,实现增收致富的能力;提高农民向工业、服务业转产转岗和进城务工的能力。要提高农民四个方面的能力,必须率先提高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的能力。用批量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带动整体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这应该是提高九亿农民科学素质的一个思路。过去,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环境不优,人们普遍缺乏人才的理念,对人才的劳动成果不够尊重,甚至采取歧视的态度,使农村实用人才不愿出头,不敢露头,不想牵头。通过农业职业技能开发,改变了农村传统的、落后的人才理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与日俱增,支持人才、贴近人才、抢抓人才的氛围正在形成。在农村,我们看到,一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活跃在农村经济和事业发展的各个领域,他们思想解放,敢闯敢干,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群众最亲近的、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最多的,除了一些基层干部,就是农村实用人才。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在优化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环境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十年来,成果比较显著,群众比较认可,前景比较看好。只要把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坚持下去,不断完善和提高,不断规范和制度化,就一定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上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纵观农业职业技能开发的10年,尽管取得一些成效,但对取得的成绩不能估计过高。必须看到,农业职业技能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

  (一)关于农业职业技能开发的覆盖面问题

  就全国而言,截止2005年底,农业行业累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人数达100多万人次,通过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达90多万人次。这个数字在全国来说,是个很小的数字。我们省和全国的情况是一样的。从1998年开始实施农业职业技能开发,累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人数13000人,通过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9443人,平均每年1000多人。涉及17个工种,而排在前几位的是:农用运输车驾驶员、沼气生产工、拖拉机驾驶员和农资营销员,人员分别是5407人、1865人、528人、362人。这四个工种通过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就占总量的86%。我省的农村劳动力是670万人,现在通过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只有30000人,是223分之一,实在是太少了。从我们分析看,农业职业技能开发与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与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农用运输车驾驶员工种所鉴定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5407人,大都是2004年以前的事,之后,就大大地缩减。原因在于,2004年国家《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以后,农用运输车的管理由公安部门负责,这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也出现萎缩。2004年以后,我们在这个工种的鉴定只有145人。沼气生产工,2002年以前,没有这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自从国家在国债上有了扶持政策以后,这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也出现了可观的局面。仅仅三年多的时间,沼气生产工通过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就达1865人。在我省的沼气发展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事实说明,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现有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面窄、不够稳定,远远不能适应,这种情况必须改变。而要加以改进,就要紧紧地围绕国家在农业上的大方略和大政策,来谋划我们职业技能开发的工作思路;围绕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来具体地进行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经过一个时期的努力,职业技能开发的覆盖面就会逐渐加大。当前,要克服为鉴定而鉴定的思想认识和做法,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搞好服务、为农村实用人才成长搞好服务上来。

  (二)关于农业职业技能开发的权威性问题

  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和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农村实用人才反映,职业技能开发确实很好,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使一个劳动者的能力和水平确实有进步。但是,职业技能开发的社会地位还不行,社会对农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不太认可,拿着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到哪儿都不好使。时间长了,就有一个感觉,参不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没有多大意思。这里就涉及一个职业技能开发的权威性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这项工作的健康开展。怎样才能树立农业职业技能开发的权威性呢?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一是要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开发的宣传。目前这方面的宣传,还是很缺乏的。宣传包括,对领导的宣传,对社会的宣传,对农村劳动者的宣传。这三方面的宣传都不够,都要加强。我个人认为,在宣传的问题上,对领导的宣传,应该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起码要让每个领导农村工作的同志都能认识到,人是农村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根本的是要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发挥农村劳动者的聪明才智。比如农产品要达到标准化,每个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劳动者,就要做到职业化。二是要把参不参加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作为能否从事某项职业和工作的“通行证”。从目前来说,虽然还难以做到,但这个时间不会太长。一旦随着形势的发展做出这样的要求,农村劳动者就会有强烈的参加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积极性,把参加培训和鉴定作为工作和生活的第一需要。实践证明,这样的状况出现之日,将是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真正被社会和人们普遍重视之时。三是要把参不参加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与他们的报酬和荣誉紧密地结合起来。目前,农产品的价格开始出现了优质优价的可喜现象,这是多年努力的结果,来之不易。可对农村的人才,还没有真正实行优能优酬。这也是致使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社会地位不高的一个原因。不过,这种优能优酬的现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个领域,我们已经开始看到,一些城镇用人单位,已经把有没有农业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选用人员的重要凭证和条件,在进一步考核之后,把职业能力和报酬连在了一起,从而实现了优能优酬。去年底,我们吉林省召开了人才表彰大会,对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50名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了表彰。以省委、省政府名义表彰农村实用人才,在我省还是第一次,这对农村实用人才的鼓舞作用和导向作用,对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推动作用,应该说是非常明显的。

  (三)关于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质量问题

  实践证明,质量问题是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生命,要提高这项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必须时时刻刻地坚持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质量。如何坚持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质量?有三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一是要树立严格的质量和标准意识。在农村,长期以来,质量标准意识一直比较淡薄,“大约摸”、“差不离”,是农民谈话的口头禅。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要通过宣传和教育,使每个从事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工作人员,使每个参加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农村实用人才,都能从各自的角度,深刻认识质量和标准的重要性,做到指导培训鉴定的人员讲标准,参加培训鉴定的人员能力有提高。二是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办事。为了保证培训鉴定的质量,现已制定了规范的程序和动作。这些程序的制定,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只要严格认真地做好“规定动作”,质量标准就会有把握。三是要加强经常性的督促和检查。这是讲求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质量的重要环节。仅有部署,没有督促检查,质量不可能得到保证。督促主要看是否按照规定动作来实施培训和鉴定,检查主要是检查参加培训和鉴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督促检查不在多,而在于抓住关键环节,在于态度认真。督促检查的人员,要选择那些政治思想先进、技术能力比较强、工作作风扎实的同志。督促检查要有一定的面,不仅要检查工作差的地方,对工作好的地方也不能忽视。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要严肃认真地进行反馈,限期进行改正。对没有按照标准进行的培训和鉴定,要责令其重新进行;对坚持标准不够的培训和鉴定,要根据情况进行补课和完善;对经常出现质量问题的培训和鉴定机构,要取消他们的相关资格。总之,培训鉴定的标准不能降,参加培训鉴定的人员应该提高的能力不能低。

  (四)关于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机制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根本目标,需要大批优秀人才做支撑。要使一大批人才不断涌现出来,根本的是要靠机制解决问题。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机制,是涉及到农村实用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把这个机制研究清楚了,充分利用好这个机制,农村的人才就可以大量涌流。从实践看,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机制的建立,至少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管理机制。主要是形成工作合力,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运作。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二是标准机制。主要是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既要有标准,又不要把标准定得过高,根据形势的不断发展,逐步提高标准。三是投入机制。主要是发挥政府投入的主导作用,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四是工作机制。主要是对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清楚,责任明确,奖惩分明,优胜劣汰。

  三、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在推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上应该进一步采取的措施

  随着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普遍实施,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业劳动者,已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紧迫任务。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应该在推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上,应该进一步采取如下措施:

  (一)加强宣传,使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深入人心

  对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的宣传,还要加大力度。从宣传对象上,既要对农村劳动者宣传,对社会公众宣传,也需要向各级领导同志宣传。现在的问题是,有些事情不是群众不认识,而是因为某些领导同志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而使工作迟迟开展不起来。对职业技能的开发,要重点解决好领导层和直接抓这项工作的领导同志的认识和主动性问题。从宣传内容上,既要宣传职业技能开发的重要意义,宣传职业技能开发的好处,更要宣传职业技能开发的典型经验和典型人物,宣传各地在这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宣传内容要实事求是,不要随意夸大,不要无中生有,更不要张冠李戴。从宣传方式上,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作用要发挥好,要起到主渠道的作用,导向作用。与此同时,尽可能多地采取一些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好。实践证明,把需要宣传的事情纳入群众喜欢的形式之中,群众接受的最快、最自然。在东北来说,有些新事物,往往是通过“二人转”的形式在群众中流传开的。这种做法,值得效仿。

  (二)突出重点,使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贴紧靠实

  今后一段时期,根据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农业职业技能开发主要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农业产业化、劳动力转移、外向型农业等领域来进行。这个任务是相当繁重的,而且非常急迫。要把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作为农业职业技能开发的重点,离开这个重点,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就没有活力和生命力可言。要围绕这些重点,抓紧做好几件事:一是制定和完善标准。二是规范旨在提高标准的工作程序。三是搞好宣传,努力扩大农业职业技能开发的覆盖面。

  (三)争取政策,使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上有可靠的保障

  争取政策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要争取加大投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的惠农政策不断增多加大,目前国家投入农村的资金,用于农业职业技能开发上的份额还很少。我们应该在把工作做好的前提下,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政策,推动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应该积极争取各级财政部门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专门经费,在项目和配套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的农业职业技能开发与人才培养投入机制。二是要争取构建农业职业技能开发体系。以各级农业部门为主,劳动、教育、科技等有关部门积极合作,形成以农业科技推广、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就业服务、科技咨询为主体,依托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职业中学、培训中心等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横向联合、纵向交错的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开发体系。以农业职业技能鉴定为载体,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与管理。进一步完善农民技术员的评审制度,对有特殊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要破格评定职称。以劳动力转移为突破口,放宽有特殊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的进城条件。要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开发的基础建设,要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一定设备能力、一定师资力量、一定就业竞争力的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和农村实用人才的信息库建设,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构建职业技能开发和人才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三是要争取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上升到法律的层面,上升到和其他的资格证书同样的地位,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四)加强管理,使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上效果更加明显

  农业职业技能开发,能否取得成效,能否持续开展,加强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管理上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一是必须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要纳入工作的议程,要有专门人员来抓,要经常讨论和研究,随时解决实际发生的问题。不能时断时续,抓抓停停。二是要建立一整套的保障农业职业技能开发运行的制度。包括调查研究、检查指导、总结表彰等。三是要注意发现和推广典型经验。在实践中,干部和群众有不少的创造,要把他们的成功做法,及时加以总结和提炼,上升到理论和经验的层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把抓典型经验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四是要不断地进行工作创新。包括开发内容的创新,工作机制的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等。


浏览次数:次 所属栏目:十周年论坛


】 【打印】【关闭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