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今天是:

依托“金蓝领计划”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人才培养


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2011年01月26日

  2008年,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抓住国家启动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金蓝领计划”试点工作的契机,在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正确领导下,将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作为畜牧兽医系统培养农村高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的重要内容,认真实施《“金蓝领计划”试点工作(村级防疫员)实施方案》。回顾这一年的工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基本情况

  “金蓝领计划”工作试点前,安徽省共有村级动物防疫员约12000多人,其中取得初级动物疫病防治员资格证书的仅有3000余人,占总人数的25.00%,取得中级资格证书的仅800余人;占初级总人数的26.00%。取得高级资格证书的90人,占中级总人数的11.25%。

  “金蓝领计划”试点工作后,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发展到16000多人,比试点前增加33.33%;取得初级资格证书的6500余人,占总人数的40.63%;比试点前提高了15.63%;取得中级资格证书的2100余人,占初级人数的32.30%,比试点前提高了6.30%;取得高级资格证书的700余人,占中级动物疫病防疫员的33.33%。比试点前增加了22.08%。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积极推进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

  省农委、省畜牧兽医局高度重视村级动物防疫员建设工作,自从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委分管领导和局主要领导多次赴基层专题调研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总结各地的好作法、好经验,帮助解决试点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指导村级动物防疫员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2008年,省农委将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列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20件实事之一,精心部署,强化督导,狠抓落实,全力推进。省农委先后多次召开全省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座谈会、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工作会议,总结交流改革试点经验,部署全省村级防疫员工作。

  2、科学规划,合理界定村级动物防疫员职责。

  我省南北地理条件差异大,各地畜牧业发展方向各有侧重,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综合考虑地域特点和畜禽饲养数量、饲养方式、分布情况等各方面因素,我省因地制宜地确定村级防疫员设置标准,即平原地区平均1200个农户配1名、丘陵地区1000个农户配1名、山区800个农户配1名;并明确村级防疫员在动物防疫负责区域内的八项主要工作任务,即一是按照国家和我省动物强制免疫规定,对农村分散饲养畜禽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加挂牲畜标识,填发免疫证明,建立免疫台帐;二是指导、监督、检查服务区域内经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公布具有自行防疫能力的规模饲养场户做好防疫记录,建立饲养档案;三是报告服务区域内的动物疫情情况;四是协助开展服务区域内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五是协助开展服务区域内动物疫病监测采样工作;六是做好服务区域内畜牧业生产情况统计调查;七是宣传动物防疫法律法规政策和疫病防治知识;八是受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指派,参与动物疫情处置工作。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免疫一律不收取费用,除此以外免疫,由村级动物防疫员与养殖户采取合同约定的办法,按照国家规定收取免疫费用。

  3、严格程序,切实规范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

  一是完善规章制度。为做好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试点之初,省农委即下发了《关于开展村级动物防疫员试点工作的通知》,随着工作的深入,省农委、省财政厅又陆续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安徽省建设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村级防疫员试点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安徽省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定义、配备标准、资格条件、主要任务、选用程序、考核培训、劳动报酬等,严格按照“因事设岗、以钱养事、以事养人、规范服务、绩效挂钩、政府补贴”的原则,规范全省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工作。各市、县(市、区)政府及各有关部门也高度重视村级防疫员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关管理细则,确保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工作有序展开。

  二是严把资格认证。各地村级防疫员选用工作实行全过程公开。公开条件:通过新闻媒体公布村级防疫员管理办法和应聘条件,明确相关年龄、学历、从业经历和其它综合素质要求,采用个人自荐、村委会推荐和审查相结合等办法,广泛宣传发动鼓励符合条件的人选积极参与村级防疫员选聘工作,做好大力宣传村级动物防疫员动员和引导符合条件的群众积极报名参加竞聘。公正考试: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县(市、区)统一组织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资格考试,全面考查应试人员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好中选优。公开管理:省农委统一设置村级动物防疫员档案登记表,省、市、县分别建立村级动物防疫员档案。同时,将各地所有聘用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姓名、性别和服务范围三项内容在安徽农业信息网上公布,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三是实行协作管理。村级动物防疫员隶属乡镇政府和县级畜牧兽医局双层领导,在县政府的领导下,确定基层政府和县级主管部门的管理权限,规范工作程序,理清管理关系,县级主管部门重点做好“资格认定、建立档案、督查指导、工作考核、经费核定”,乡镇政府负责签订合同、指导工作和考核建议,形成良好的村级防疫员管理体制机制。固镇县在几年试点中所形成的“基层政府与村级防疫员签订聘用合同,一聘一年;当地畜牧主管部门与之签订防疫目标责任书,负责对其实行目标管理和年度考核,主要考核工作态度,工作效绩及业务水平,对确实不能履行职责、不能胜任工作的,予以解聘”的办法,较好地确保了村级防疫员工作绩效。

  四是加强督查指导。为使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省农委加大督查指导力度,委分管领导、局领导赴市、县检查工作,每到一地必问及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发现问题,现场解决;并将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工作纳入全省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督查考评范畴,进行重点检查,及时通报全省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情况,并对认识不到位、措施不落实、工作没起色的地方,进行专项督促指导。

  4、注重培训,大力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素质。

  村级防疫员的技术能力和业务素质是其开展工作的基础条件,结合“金蓝领计划”和“禽流感培训计划”,每年在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强制免疫前,以市为单位开展村级动物防疫员上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准许上岗。

  2008年6月,根据“金蓝领计划”培训方案,我省制订了《安徽省2008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方案》,在全省列入2008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的30个县开展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工作,培训人数达1500人。采取省、市、县三级分层培训方式,以课堂授课、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示范引导、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重点突出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等内容,要求每个项目县至少培训1次,时间不少于3天。11月,通过省畜牧兽医局组织验收,有1350人取得合格证书,合格率达90%。

  5、密切配合,全面保障村级动物防疫员权益。

  确保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生命安全,保障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合理收入,是村级防疫员工作的基础。开展试点工作以来,我中心积极协调省财政厅,出台相关政策,落实补贴经费,改善安全防护,改进工作条件。明确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平均工作补助标准为每人每月200元,由省财政和县级财政各承担50%。补助发放实行绩效挂钩,每半年一卡式发放1次,各地还可根据当地畜禽饲养量和财力情况,适当提高补助标准。5月,2008年村级防疫员补助经费已下达各地。为确保村级防疫员人身安全,各地按照“五有”标准(即有消毒高压锅、检疫箱、保温盒、冰柜、防护服)改善村级防疫员工作装备,不少地方还给村级防疫员配备了交通和通讯工具。在明确界定强制免疫不收费的基础上,安徽省还明确规定了其它相关防疫服务的收费范围和收费标准,既减少收费纠纷,又保障了村级防疫员的合理劳动收入。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1、健全了基层动物防疫体系

  通过“金蓝领计划”试点工作,带动了中、初级技能队伍的建设,使村级防疫员队伍在总量、结构、素质等方面有较大提升。在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了省、市、县、乡各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的基础上,建立了常态化的村级防疫员队伍,免疫工作得到加强,疫情报告机制逐步完善,动物防疫工作体系的基础环节得到了充实完善,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网络。

  2、提升了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各地通过建立一支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素质过硬的基层动物防疫员队伍,防疫员“一员兼五员”(即防疫员、测报员、协检员、普查员、农技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畜牧业发展所必需的基层兽医技术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有效降低畜禽死亡率和疫病发生率,较好地满足了畜牧业发展需要,确保了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3、提高了动物重大疫病防控水平

  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立后,各地免疫密度和防疫质量全面提高,强制免疫的疫病免疫率达100%,乡村畜禽养殖的建档率100%,一些非强制免疫动物疫病的免疫率也大幅提升,我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有效提升。

  我省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工作开展早、进展快、效果好,一直得到了农业部、农业部兽医局领导的关注和肯定。2007年4月,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农业部兽医局局长贾幼陵等部领导来我省检查指导动物防疫工作时,对我省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全国兽医工作简报》2007年第3期详细介绍了《安徽省村级动物防疫员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07年10月,农业部财务司司长王鹰来我省专题调研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工作并给予高度评价。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人员结构不合理,技术培训难。分析我省村级防疫员队伍现状,中学文化程度的15100人,占总数的93.2%; 50岁以上的6708人,占总数的41.4%。由于防疫员工作范围大、劳动强度大,有时突击性工作多,年龄结构偏大、知识层次偏低的现职村级防疫员队伍就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需要,同时,村级动物防疫员总体接受新技术、新知识速度慢,这给加强队伍管理、组织技术培训、开展防疫工作带来了不小难度。由于农村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目前村级防疫员队伍已青黄不接的问题也开始显现。

  二是工作待遇不合理,队伍稳定难。经过各方努力,村级防疫员的补助标准得到了一些提高,不少地方人均享受防疫补助达到每年3000元。但补助标准仍然偏低,对素质较高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吸引力不大,少数地方出现了村级动物防疫员辞职改行,或外出务工的现象。

  三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配套难。我省不少地方财政比较紧张,村级防疫员相关配套资金落实难度较大,但这些地区大多畜牧业发展水平偏低、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其分散放养的养殖方式正需要村级防疫员履行职责,而财政配套能力较好的地方,一般规模养殖比较发达,自身防疫技术能力较强,对村级防疫员的需求并不迫切。

  四是权限划分不合理,工作管理难。村级防疫员实行双重管理,工作管理权由基层政府负责,补助分配权由县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少数地方基层政府和县级兽医主管部门配合不好,形成“两张皮”,没有工作合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防疫员工作的开展。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村级防疫员试点工作以来,各地出现各类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备,虽然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和乡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各级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也出台了不少规定办法,但规范性和约束力有限,建议国家层面尽快出台有关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明确村级防疫员工作的地位、性质、工作内容、保障机制,使该项工作真正走上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是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鉴于动物防疫形势和各级财政现状,建议相关各方的投入责任:中央财政在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中安排部分村级防疫员建设专项引导资金,重点用于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培训、器械配备、差旅补助和保险费用,省、市、县、乡级财政安排专项村级防疫员补助资金。

  三是进一步规范队伍管理。要按照双重管理的思路,建立业务主管部门和基层人民政府的良好协作关系,形成队伍管理的合力,切实加强防疫员培训,特别是结合《“金蓝领试点”工作培训方案》的实施,建立了一支技术精、业务强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适应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新需要。


浏览次数:次 所属栏目:金蓝领计划


】 【打印】【关闭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